營養不足是飲食中沒有攝取足夠的熱量和蛋白質,無法維護正常的生理現象與生長,也可能是疾病的因素,導致身體不能充分利用攝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而營養過剩則是,熱量或某些營養素如飽和脂肪酸、糖、或鈉鹽的攝取量過多。
營養缺乏與營養不良是很難察覺的,它們都是在有徵象或是症狀表現前就已經持續一段的時間了,下面列出營養不良所引起的反應,提早檢視自己身體營養是否足夠!
1.情緒不穩、心情不佳
抑鬱可能是飲食造成的,不同的營養素掌管不同的心理任務,如果缺乏營養,可能出現對過去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還可能會注意力不集中、健忘。
2.肥胖
一般人的日常飲食中,全穀類、蔬菜、水果、奶製品,等食物的攝取量, 與飲食指南的建議量對照, 會發現嚴重不足。長期缺乏重要營養素,可能會導致骨質疏鬆、便祕、心臟疾病、和體內發炎。反之動物性飽和脂肪、精製穀物、糖和鈉卻明顯超出每日飲食建議量, 長期下來會導致肥胖、心臓血管疾病、癌症、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3.體重變化
若沒特別減肥或增重,體重卻突然增加或減輕,那表示目前飲食狀況無法滿足1天所需的最低營養標準。因此,突然的體重增加表示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良,體重減輕則是熱量攝取不足的重要指標,上述情況都代表著營養不良,且體內缺乏重要營養素。
4.消化問題
根據研究,每日成人膳食纖維總攝取量應為25~38克,慢性消化疾病如腹瀉或便祕是導致身體無法完全吸收食物營養素的原因,除了遺傳性消化疾病,吸收不良通常是因為手術、抗生素、合成化學藥劑、酒精,甚至是加工食品所造成,患有消化疾病的患者應該要避免某些食物,如罐頭、加工精緻食品、咖啡因、乳製品及檸檬酸。
5.莫名的疲勞
疲勞是一種常見於鐵缺乏的副作用,缺鐵可能導致貧血或是讓血液中的紅血球數目較少,貧血也可能讓我們臉色蒼白。不過像是心臟病、憂鬱或是甲狀腺等嚴重的疾病也可能讓人們的過度疲勞。如果你是貧血的話,建議日常可以養成補充營養品的習慣。
6.腹瀉
慢性腹瀉可能是一種營養不良的訊號,這意味著營養素無法被身體充分吸收。當你經常拉肚子的時候,記得一定要向醫師諮詢。
如果感覺飢餓、煩躁、嗜睡或餐後情緒低迷, 這些都可能是供給身體的營養素不足, 是營養不良的一種跡象。
我們要重新掌握對食物選擇的主權,除了儘量採買真正的食物,不買加工製造的食品之外,也要學著改變口味,克服人體對高糖、高鹽、高脂食物與生俱來的渴望本能。如果我們真的能夠養成吃當地、當季的真正食物,而不是那些不知是什麼東西組合成的食品,不只可以活得更健康,心靈也會更豐足。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歡迎隨時與《Dr.健康網》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資訊不漏接,歡迎加入《Dr.健康網/達特數位健康》社群:
Line:https://drhealth.pse.is/addfriend
FB:https://drhealth.pse.is/55bh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