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
家中的長輩總是失眠嗎?
如果你也跟小編一樣是夜夜笙歌的夜貓族,那麼你也許已將熬夜與失眠,視為稀鬆平常的例行公事,甚至會認為失眠是年輕人的專利,進而去忽略了「銀髮族」失眠的比率比年輕人還要高。因此,每當家中長輩晚上不睡覺時,你總是會以為他是不是太閒了,不是白天看電視猛打瞌睡,就是一上床就翻來覆去睡不著,但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請不要輕忽!以上正是家中老寶貝所發出來的求救警訊!

銀髮族失眠是因為什麼?
銀髮族受到慢性疾病、關節痛與失去生活重心等等影響,生理的困擾再加上心理的問題,總是讓每天的睡眠品質大打折扣。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在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失眠問題者約占1/3至1/4,且女性佔比高於男性;同時65歲以上族群曾因失眠問題而服用鎮靜安眠藥者約占40.7%,使用鎮靜安眠藥盛行率是25至44歲者的3倍,更為45至64歲者的1.5倍,由此可顯見有失眠問題的銀髮族,確實是比年輕人還要氾濫且不可忽略!

以生理因素判斷失眠原因
- 過敏:
一旦邁向老年抵抗力就會變弱,尤其在季節交替時容易出現過敏等問題,凡舉: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症狀都會導致中斷睡眠而引發失眠。
- 關節炎:
不少銀髮族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尤其冬天天氣冷,再加上晚上睡覺踢被子,關節處常冷到痛醒,因而造成失眠。
- 更年期:
婦女更年期發生的時間因人而異,短則一年、長則甚至會達10年,而這些熱潮紅、緊張等症狀都會影響睡眠。
- 慢性疾病:
隨著年紀增長,陸續可能引發各種慢性疾病,進而影響睡眠。例如:血壓沒有控制好,導致高血壓,銀髮族則會因此感到頭暈、頭痛引發失眠。
睡覺時會打呼的人約有60%屬於睡眠呼吸中止症,同時也會造成失眠。
- 神經功能退化:
銀髮族的神經功能會逐漸退化,如果初期出現失眠、手抖等現象,就要留意可能本身已有阿茲海默或帕金森氏症等疾病。
以心理因素判斷失眠原因
- 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
根據臨床經驗,假設年輕時就有躁鬱、憂鬱、焦慮等心理方面問題,年紀大之後也較容易產生失眠現象,這與易緊張、焦慮等個性有關。
- 衝突與爭執:
看完政論性節目之後非常激動,結果就會導致晚上睡不好引發失眠狀況。
- 失落感重:
失去生活重心,精神無所寄託,心理多了許多空間,情緒上多少會受到影響進而引發失眠。
- 恐懼睡眠:
有的銀髮族對於睡眠有著深深的恐懼感,擔心一眠不醒,一旦遇到失眠,心情又十分緊張,情緒一緊張,反過來又影響睡眠,有時即使睡著了,也是惡夢不斷,形成惡性循環。
銀髮族失眠的症狀有哪些?
- 入睡困難:在床上躺了很久,翻來覆去遲遲無法入睡。
- 入睡後早醒:睡眠時數變短,經常清晨3、4點就自然醒。
- 中斷睡眠:半夜不斷醒來,一下上廁所一下突然清醒。
- 睡眠淺品質差:睡眠很淺或睡很久,但卻仍然沒有獲得充足的休息感。
通常銀髮族在初期失眠,僅會出現其中一種症狀,但原本睡眠時間就短,長久下來未針對失眠原因解決或改善,即有可能會合併多種症狀,讓失眠越來越嚴重。
促進睡眠的辦法請看這裡!
小編在此提倡一旦家中有銀髮族正在因為失眠的困擾而無法自拔,先不要急著以藥物的方式改善問題,不妨重新替老寶貝們安排全新的生活,更可以透過以下進促睡眠的方法,或許就能幫助銀髮族逐漸夜夜好眠喔!
- 養成規律時間入睡與起床,讓自己習慣11點前睡覺,8點前清醒。
- 白天維持適量的室內光線照明,讓身體習慣日夜的光線不同。
- 多走出戶外接近大自然,適當運動呼吸新鮮空氣改善心情。
- 白天不躺床,如需要午睡,避免超過1個小時。
- 調整臥房的溫度、溼度、光線、噪音達到最舒適。
- 多吃新鮮蔬果,宜避免咖啡或濃茶,睡前不要大吃大喝。
- 白天做運動,使睡前感到疲倦容易入睡,但睡前不宜做劇烈運動。
注意:假設問題失眠問題遲遲無法改善,請立即就醫檢查確診改善,切記勿亂吃安眠藥避免症狀加重!
若您有任何健康相關問題,或有相關內容合作、採訪活動及投稿邀約,
歡迎隨時與《Dr.健康網》聯繫:[email protected]
健康資訊不漏接,歡迎加入《Dr.健康網/達特數位健康》社群:
Line:https://drhealth.pse.is/addfriend
FB:https://drhealth.pse.is/55bh39